背景图片
您当前位置:财富中国网 >> 品牌资讯 >> LED最新资讯 >> 浏览文章

LED企业如何攻克美国市场壁垒?

时间:2015年01月17日 信息来源:阿拉丁新闻中心 点击: 【字体: 打印】 【关闭
 

美国产品安全标准UL标准作为世界上最严格的质量标准之一,针对各种器件和电器产品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检测方案。而达到UL标准又是LED企业开启美国市场大门的重要“钥匙”,但因条框多、周期长且费用不菲,不少中国LED企业无缘抢滩美国市场。记者结合一些获得“钥匙”的企业和检测机构的经验,给卡在UL壁垒的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出口分析:美国市场仍是一片“蓝海”

近年来,我国的LED出口市场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世界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据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目前国内LED照明出口市场仍由美国、欧洲、日本三大传统市场占主导地位,而北美占据全球LED 23.1% 的市场份额,未来,随着美国禁白政策的深入推进,其市场将呈现更高增速,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达20%,到2020年LED照明市场规模达273亿美元,成为全球LED灯具出口第一对象,也是LED照明出口企业哄抢之地。

在美国,安全标准是LED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首要条件,主要执行UL安全认证或者ETL安全认证,两者都是基于美国国家标准的LED灯泡UL1993和LED模组UL8750。该标准对于产品的要求极其严格,认证费用不菲并且周期长,让国内很多LED出口企业望而却步。

近期美国进口产品标准的提高为LED灯具行业再添阴霾,这也意味着全国多如繁星的LED企业的出口之路将更加艰难,外遭欧美、日本技术壁垒的“围剿”,内临需求不畅,僧多粥少的尴尬窘境。面对美国这块肥肉,如何“啃”才能轻松消化?

难点解读:LED跨过美国国标的几道槛

据了解,UL标准在结构上大体可分为:标准所涉及的产品范围、对产品结构的要求、对产品使用的原材料的要求、对产品使用的元器件的要求、对样品测试 仪器和测试方法、对制造商工厂的测试设备要求和试验方法、对产品标志和说明书的要求等。作为业界公认的灯具安全规范和标准发展权威,UL标准已成为全球最 难攻克的检测标准之一。

企业想要通过UL标准测试,首先需要了解它的认证流程,而目前检测机构众多,我们以美国权威性的UL认证机构——UL安全试验所的申请程序为例,图解UL认证申请的详细流程,以供企业参考。(见下图)

LED企业如何攻克美国市场壁垒?

UL认证的流程图(由佛山市沃特测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提供)

佛山市沃特测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经理胡晓坤告诉记者,UL机构在认证过程中,从客户报价到产品测试,从客户沟通到认证签署,均有严格的规 范,所有操作均在UL的系统完成。达到美国国家标准本来已经很难,而UL认证相对其它认证机构,更是难上加难。“因为UL认证对零部件特别是绝缘、防火材 料的管控更为严格,在资料要求方面,UL相对其它机构会更加严谨复杂,对企业是一定的挑战。UL认证费用相对其它机构偏贵,并且部分灯具产品需要另外向 UL购买标签,而标签价格高,并且订购周期长,跟踪检验与出货数量挂钩导致检验次数多等这些都是相对其它认证机构的一些难点。”胡晓坤如是说。

全面了解标准,实现信息对称

从整个北美市场来说,本土的安规、产品测试认证机构主要有UL认证、ETL认证两家实验室,还有加拿大的CSA实验室。“要达到美国的产品安全国家 标准,并非只能选择UL认证,ETL标识同样是被北美权威机构广泛认可的产品安全标识。”Intertek电子电气事业部中国区战略发展经理鲍文焱强调, 目前企业对美国安规标准的认识不够,错将“UL认证”当成UL标准。鲍文焱建议企业应该向专业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咨询标准内容,全面了解符合标准的测试认 证,实现信息对称。

同时,国内很多厂商还是停留在半导体IC的理念,但它跟LED标准的要求有差异,企业在此理解上存在误区。企业在生产产品时不单要看产品的质量,还得考虑这个产品应用于什么环境,它的电源系统、配件,能否符合整个产品的安规要求。鲍文焱补充道。

另外,除了在概念上的理解不透彻外,国内惯于采用IEC标准的企业对UL标准的具体要求也理解不足,东莞市领冠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廖玉柱、佛山沃 特胡晓坤在此点的意见不谋而合,他们认为,目前全球灯具产品主要采用的标准为IEC和UL这两种标准体系,包含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国家都是采用IEC标准 或者参照采用IEC标准来修订的本国标准,UL标准体系被采用的较少,所以大部分的工程师对IEC标准体系的要求相对较为熟悉,而对UL标准的熟悉程度不 够,理解也不足,经常在产品设计时,经验主义用IEC标准的要求来设计,导致在认证测试中出现不合格的情况。

认证难点

廖玉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是110V供电,而欧洲是240V,相对来说美国的电压较低,以致于其电流较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美国较注重火灾危害,所以对于产品的材料要求比较高。“如线材要使用无杂质的纯铜,且线流需要加粗,而电压高电流小的环境下它所使用的铜的线径相对较小。美国对于结构、电器的要求比欧洲的标准严苛,且材料的管控也严格,达到它的标准对于生产厂家来说很有难度。”谈及UL的难点,廖玉柱如是说。
 

胡晓坤根据在沃特做检测的一些企业遇到的常见问题,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1、管理不到位

很大部分企业在零部件的认可方面管理不到位,部分零部件无法找到合适的且通过UL标准的;同时,通过UL标准的零部件在价格方面会贵很多,企业如果没有把控好会出现成本控制问题。

2、周期长、费用高

以UL认证为例,相对其他认证机构来说,UL的全球统一报价策略让客户简单易懂的了解UL的认证价格,也方便了UL的管理,但也相对缺乏一定的灵活 性,并且没完全考虑到中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及中小企业的生存情况,认证价格昂贵,一般企业难以承受。而企业对UL标准和要求的不了解,容易造成企业在 申请UL认证时出现测试不合格的情况,而工程师录入系统后,系统就会自动生成重测费用,重测费用较贵也无法减免,同时还因为重测而拉长了认证周期。

廖玉柱坦言,“UL认证难度大,费用也较高,20个产品的认证要三四十万。现行LED电源的UL标准一般是采用两个标准,一个UL1310和另一个LED专用标准UL8750,除了通过UL标准,还需要有FCC、EMC认证;像成品灯具还有能源之星(LM80、DLC、FCC、噪音测试)等,且他们还需要在电源厂家拿到FCC/EMC的认证后才有资格去做DLC认证的检测。”

3、沟通通道受阻

大型国际认证机构普遍的情况是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分公司,对一个产品类别只安排几个或者1-2个销售,然后按照内部流程运作,不同岗位的同事负责不同 的事情,企业遇到不同的问题不知道与谁进行对接,因此企业在与UL认证合作时也会出现沟通不顺畅的情况,对推动认证进程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部分企业除了对UL认证流程和要求不熟悉,同时对UL的后续验厂要求也不熟悉,在零部件的管控和追溯等方面,以及记录方面不够完整严谨,都会导致UL验厂不合格出具差异报告(Variation Notice,缩写VN),需要缴纳重验费用等。

经验之谈:跨越美国安规壁垒之企业宝典

严格把控生产过程,细节工作需做到位

廖玉柱告诉记者,国内很多企业并没有扎扎实实的做产品,更多是做一些噱头,把精力和金钱放在过度夸大的宣传营销上去了。企业需要严格把控生产过程中每一个步骤,才能降低产品的不良率。尤其是UL的认证,更需要从原料到成品整个过程的严格控制。

产品通过UL标准是一个非常庞大而细致的工程,这对企业内部的运作管理和品质控制有非常高的要求,从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进料检验的监控、生产制程 的管控、出货跟踪服务都需要根据标准验厂规定的制度和流程去进行。并且,认证机构通过后各季度都会派工作人员来工厂进行实地稽核,会根据申请认证的实物样 品、文件资料和ISO的流程去一一核对,如有一点异常就会开出整改单,否则会处消认证的资格。

“领冠半导体产品在进行UL检测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但经过工程师及认证机构的努力下都把问题各个击破了。”廖玉柱总结领冠获得UL认证的经验 时提到,UL认证的权威性不仅在于测试样品要求的严苛,而它不定时的季度审核会更加促使厂家按照申请的标准要求持续性的保持下去,从而保持产品的可靠性及 优良性。

找准定位,弄清标准与规则

深圳市汉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熊飞认为,企业应当找准自身的产品定位,尤其是目标市场,严格按照当地的产品质量要求进行生产。UL和中国的CQC测试标准几乎一致,只是部分零部件不一样,企业一定要对标准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绕过坑,提高效率

胡晓坤认为,企业如果想在通过UL标准的认证过程中提高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对工程研发人员加强UL标准的培训,可以让工程人员参加UL或ETL等权威机构的培训课程或者其他第三方的培训,在产品研发阶段即导入UL标准要求;

2.按照UL标准要求,建立必要的检测实验室,在产品送检前进行预检或者租赁第三方实验室进行预检;

3.建立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做好企业检测仪器的校验记录,做好数据记录工作;

4.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做好零部件的管控和追溯记录。

Intertek专家鲍文焱则表示,产品在研发阶段不单考虑到安规及能源之星的标准,它对LED产品的芯片有特殊要求,如果在一开始选用得不好,那在后面的产品就过不了;从最开始的材料就要符合安规及能源之星的要求,这样就会少走弯路,缩短后期的认证测试费用;

其次,企业在研发阶段可与检测机构做对接,少走很多弯路,认证机构参与进去,可以给他们更多的参考意义,最终帮助企业走向世界。

在美国,LED灯泡和 灯具的能效要求主要集中在LED灯具的Lighting Facts label、能源之星和DLC,针对不同LED产品的电气特性参数和光学特性参数做了限定,对国内厂家一般都难通过测试的光效、光分布、流明维持以及颜色 一致性等各方面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其中任何的测试没通过都直接导致了认证的失败。

鲍文焱指出,目前国内企业所说的攻克美国市场壁垒,除了安规方面的认证(即通过UL标准)外,还包括能源之星等性能方面的测试,它是LED企业进 入美国市场的另一个槛,可以说,安规是美国市场的进入门槛,而性能代表产品的品质是通行于美国市场的基本。而美国每一年都会去加强能源之星的要求,对于产 品的检测越来越严格。能源之星相对安规来说,还没有那么普遍。但从天祥近期的整个ETL认证的发出量来说,越来越多LED企业做这方面的认证。因为美国对 于通过能源之星测试的产品有提供补贴,从而降低了企业产品的认证成本,同时,也等于是美国国家政府去推动产品的检测认证,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按标准做产品,实现多赢局面

LED行业发展已经趋向成熟,从技术上面来说,已经很难再做过多的提升,不少企业转向拼低价格,以图利用低品质无底线的产品来占领市场份额,最终陷入价格战的漩涡,难以逃脱。

“低价同质化竞争环境带来的是行业灾难性的低迷不振。”廖玉柱表示,如果我们行业内所有企业都按照UL标准或其他国家标准规范化做产品,那对于 LED行业来说无疑是打了一剂强心针。今年出现的倒闭潮跑路门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企业的产品没做好,把精力和金钱放在过度夸大宣传营销上去了,结果产生了 一个恶性循环,导致资金链的崩溃。如果企业把自身的内力练好,提高产品的品质,才能给终端客户带来真正意义上有价值的LED照明产品。企业根据标准要求去做产品必然是一个良性循环,带给大家是多赢的局面,给LED照明的普及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结语:

UL标准,曾是国内LED企业谈之变色的认证标准,不少试图打入美国市场的出口企业徘徊于这个门关,久久未能跨过。总的来说,国内企业未能顺利攻破 这个壁垒,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对于产品检测认证的意识薄弱,以为只要产品做出来,可以“使用”即可,追求短期的金钱利益而忽视了产品的安全、质量、能耗等可 持续性发展的条件,甚至部分企业在出口产品的时候以各种“小伎俩”蒙混过关。

业界认为,UL标准的认证更多不是门槛,而是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方式。正是如此,企业按照标准规范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既可轻松出入欧美等市场,又让整个国内市场趋于良性发展,提高中国企业的市占率。

标签: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站简介 | 网站优势 | 网站服务 | 网站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财富中国网版权所有 2008-2013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0760-88625052 推广联盟QQ:46096565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